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作业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7日 来源:方敏琪

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作业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提高学校作业管理能力,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作业的科学规范管理,明确作业规范要求,形成得力高效的运行措施,建立健全可操作的作业监管与考核机制,从而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作业管理体系,助推我校良好教育生态的构建。

三、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长:侯瑞波、王浩军

副组长:方敏琪、杨裕珍、徐欢、武春燕、王静、沈莉莉

  员:全体教师

四、规范要求

(一)作业的来源

以《单元教学视角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项目为抓手,各个学科分别研制了“课后作业”设计模板和样例,突出常规作业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有了学校自己的B本作业,教师不再要求学生购买教辅资料,不使用未经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布置作业。一到八年级所有学科,实施B本作业(2021学年后,A本作业将不再下发,各个教研组自查,做好“最后一公里”工作,学部加强作业“零缺交”质量反馈、改进制度,加强复习计划备课组作业备案制度,研究网上备案的可行性)。

(二)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1.总量控制: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结合教学内容布置 20 分钟以内的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听说型、活动型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控制在每天 1 小时以内。初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精选精编:作业选择与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思维,体现学科性质。要精选精编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反对布置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作业,杜绝不加选择地成页成册布置作业。

3.分层设计:作业的设置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需求,实施分层设计,由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层级作业。书面作业层级一般分基础层和拓展层两类,基础一般的学生可只做基础层作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只做拓展层作业,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收获。

4.形式多样:除了书面作业外,还设置如课外阅读、对话、观察、访谈、操作、实验等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的“软性”作业。作业形式应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学习水平、年龄特征和兴趣等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既要有长作业,又要有短作业;既要有个性化作业,又要有小组合作型作业;既要考虑前置性作

业,又要设置课堂作业、课外作业。

5.教师下水:设置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在充分掌握作业的完成思路、所需时间、难易程度、容易出错的地方及适宜的学生群体基础上,做到数量适中、难度合理、科学有效、针对性强。

(三)作业的完成: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做到页面整洁、格式规范、字迹工

整、按时完成、及时订正。一、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三年级逐步过渡到用圆珠笔或水笔书写,四至九年级用圆珠笔或水笔书写。作图用铅笔,并借助作图工具。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等“软性”作业,要以适当的形式呈现“软性”作业的过程与结果。同时保证小学书面作业基本不出校门,初中疑难作业基本不带回家,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四)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作业方面做到“四要”、“四必”:即选题要精,立意要高,格式要严,批改要快;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注意科学性),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教师布置作业要适量和精选,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可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统一的作业格式,要求学生按格式规范地书写完成作业。学生要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及时登记,发现拖欠、缺交或抄袭等现象,要及时批评、教育,并组织补做或重做。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以确保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积极采取措施补救。重视讲评,作业中倾向性、共性的错误教师要组织集体讲评,学生中个别错误可采取面批。

教师批改作业时一律用红色笔。批改要用统一的批改符号和等级标准,要有必要的鼓励评语。并注明批阅时间。

一般来讲,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信息技术、美术、音乐和体育等学科不布置回家作业。政治(九年级除外)、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鼓励课内完成作业。

语文:每学期每班布置批改作文6-8次,每周作业布置批改不少于2次。

    数学:每周每班作业布置批改不少于4次,每节课后布置适量的练习题。

英语:每学期不少于6篇作文。每周每班作业布置批改作业不少于3次。   

物理:教材规定的实验必须做(除无条件开设的实验外),每周每班作业布置及批改作业不少于2次。

    化学:教材规定的实验必须做(除无条件开设的实验外),每周每班作业布置及批改作业不少于2次。

毕业班的作业、作文布置及批改应该高于以上次数。

考试学科要保证每周一练。

数、理、化学科作业规范

1.数学科作业规范化要求

   每页纸左边留12cm空隙画竖线,用作写页数、题号、解、答、证明等字样。每页纸从上往下做,不要分左右两边做,特殊情况按老师规定的布局书写。

具体要求:①作业必须按题,并写明章节题号。代数、几何作业本必须分开。②作业的书写必须整齐清洁,一般等号要对齐,必要时可连等.每做一题留空一行再做第二题。③解题过程要有条理,论证要严谨。必要过程要交待清楚,解题最后要按要求写出结论。④运用公式计算时,应先写出公式再代入公式计算。做应用题,要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标明单位。⑤画直线、画图、画坐标系必须用直尺。画图的题必须把图在右边。⑥作业要按时完成,独立完成,做到有错必改,对错误除改正外,还提倡在错误处简略剖析错误的原因。⑦做作业不认真、不规范的应按老师要求重做。

2.物理作业要求

关于书写和抄题:作业书写字迹要清楚、整齐,两题之间应留空一行。作业一律要抄题。关于画图:画图必须认真,用尺规作图。图一般画在题解的左上角。

关于解题过程:①要先写出基本公式,不能只写导出式子而不写基本公式。②要写出运算过程中主要的数学步骤。

3.化学作业要求

①书写工整、元素符号、分子式书写要规范。②做作业要写题号并抄题目。题与题之间要留空一行。③画实验装置图必须使用尺规等工具。④计算题要求 :a、设未知量。b、写出进行计算的根据(如:有关化学方程式,公式等)。c、列出运算关系式,并代人具体数据。d、答

(五)作业反馈与辅导

1.全程辅导:辅导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辅导要耐心细致,既要弥补知识的缺漏,又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2.个别辅导:对作业中的个性问题应个别辅导,特别要重视对后20 %学生作业的辅导,做到有措施、有实施、有总结。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也要重点指导培养。

3.设计讲评:及时讲评作业情况。共性问题集体讲评,要对问题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与应对策略措施,突显问题解决的过程,形成作业讲评设计写入备课本。个别问题单独交流,注重正面评价、适时鼓励。

4.作业展评:学生作业中独创的方法要及时推广,成果共享,对作业特别好或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当众表扬鼓励,定期进行作业展评,通过相互欣赏比较,发挥榜样的激励引领作用。

五、管理举措

1.专题学习宣传,提高对作业意义的认识。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研读《宜川附校各学科教学常规》、《宜川附校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大学习宣传力度,提高对作业的功能、意义的认识,促使教师更加关注作业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制定方案,规范教师学生作业行为。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作业常规管理优化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规范要求、运行措施、工作流程,确保作业规范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3.建立协商制度,控制协调各科作业总量。学校建立如作业布置协商机制,按班级做好课后作业量的学科平衡工作,由专人负责协调、控制班级课外作业量,并有一周作业布置计划,且按计划认真实施,确保每天课外作业学科平衡、总量合理。

4.建立报备制度,把握作业源头的量与质。学校要建立如作业报备制度,把握作业的量与质。书面作业一周报备一次,由教师报年级组长审核、汇总后报教务处备查;实践性等“软性”作业一学期报备一次,教师在期初制订实施方案,报教研组长审核、汇总后报教务处备查。

5.完善检查制度,加强作业实施过程监控。学校要建立并优化作业监管与检查制度,对作业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突出对作业设置、评改、反馈等环节的全程监控。

6.健全考评制度,强化作业质量监管奖惩。学校要对作业考评进行专题研究,健全作业考核制度。在对书面作业进行量化考核的同时,要突出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等“软性”作业的考评,做到定性定量相结合,过程结果相结合。同时,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绩效的主要依据。

7.加强研究指导,解决作业实施过程问题。学校要开展以作业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指导帮助教师掌握作业设计、批改、分析、讲评等技术,提高运用作业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要加强作业研究,特别是阶段性、探究性、实践性等“软性”作业的设计、实施、评价研究,及时解决在作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总结和推广作业研究成果、作业改革典型经验,着力引导教师从作业改革切入,改进教学方法,向作业要质量。

8.做好整合文章,融于教学常规全程管理。学校要将作业管理纳入教学常规整体进行管理,一是与备课管理相结合:设置的课内外作业要在备课中体现,典型错误分析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二是与上课管理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保证课内作业时间与质量;三是与评价管理相结合:将作业设计研究融入命题研修,要以命题的要求设计作业;四是与研修管理相结合:作业研究要纳入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五是与资源建设相结合:优秀作业设计应收录于学校教学资源库,实现作业研究成果资源共享;六是与课程建设相结合:“软性”作业研究要纳入校本课程、拓展性课程开发工程,提高作业常规实施质量,助力核心素养培养,促使作业管理功效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