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15个校本课程
发布时间:2025-03-04 来源:茅利娣

京剧•雅趣生活

人格教育,须向美而行。从“识京剧”、“赏京剧”和“演京剧”,到“戏曲表演”课程群,将声、台、形、表技能融入课程教学,让厚德、尚美、勤奋、超越成为学生内在品质。

 

 

涉台•研学生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半马苏河普陀行”“崇明生态上海行”“魅力川渝长江行”“民族复兴台湾行”四张地图,引导学生爱生活、重责任、善学习、会创造。

 

创客•智慧生活

创新是一种态度、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方式,程序设计、电子工程、结构工程和艺术创作领衔,彰显创新、实践、分享和智慧的学习生活状态,学生在机器人、信息学、电子电路等市区竞赛中佳绩频传。

 

跳踢蓝•健康生活

“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做强跳、踢、篮特色项目,开设田径、射箭、跆拳道、击剑等社团,彰显“体能驱动,多技一长”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磨砺意志。

阅读•书香生活

“腹有诗书气自华”,“与书为友,读书为乐”,引导学生把书香根植在自己学习和生活里,打好热爱生活、终身发展底色。

   

红十字•有尊严的生活

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通过“一三三”体系建设(上好一门课,参加三项活动,养成三个本领),让学生在专门课程中获得红十字知识与技能,植入志愿者精神,探索生命价值、心存家国情怀。

 

四心•健康生活

心理健康是人格教育的基础。我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逐步探索形成“知心、悦心、润心、慧心”四心健康课程,从纵向衔接到横向共通构建分年级、全覆盖的学生成长支持体系,培育人格健全、健康积极的“四自四能”好少年。

 

苏州河梦清园 综合学习

“打卡梦清园,探访苏州河,创造新生活”是加强综合学习的新探索。六个主题价值引导,调动家庭、校园和社会资源,定期与不定期,分年段组织项目化学习,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礼仪美育 课程

“不学礼,无以立”。在学习礼乐文化的过程中,明礼修身,知礼明德,行礼明事,并从“日用而有觉”逐步上升为“日用而不觉”的高度。

 

12项修炼 人格养成课程

人生就是人格修炼。以“四自”人格为总目标,“12项修炼”,纵向上对接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礼仪和公共规范的养成,横向上按学段设定进阶体验式课程,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四自季 校园活动课程

教育是生命的历程。“四自季”活动遵循生命的节奏,落实“丰富学习经历,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选择多一点、互动多一点、创新多一点”等课程服务的理念,创造“充满生活乐趣”校园生活。

讲故事促成长 活动

故事最具有感召力。“讲经典的故事”、“讲伟人(名人)的故事”、“讲身边人的故事”和“讲自己的故事”,激发自我意识,厚植人文情怀,发展表现力。

 

生涯启航 教育

生涯启航,从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目标设定、资源整合和生涯决策等方面,引领学生探索人生航线,发掘自我潜力,勇敢追逐实现梦想。

 

小组互助 学友文化

在青春期,同伴影响非常重要。建立“互助小组”,彰显学友文化,从学习和活动互助到友情支撑,从信念和价值观正面影响到塑造学习共同体,建优良校风、学风,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适性、快乐充分地成长。

 

团队生活 教育

坚持党团队一体化建设,通过团队生活课程,引领少先队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强化组织意识、优化道德品行、修炼精神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