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课程结硕果,课题研究显成效————宜川附校2014年度普陀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顺利结题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5日 来源:

《九年一贯制学校“迷你”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研究》是宜川中学附属学校承担的2014年度普陀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迎来了课题的结题验收阶段。

525日上午,课题结题鉴定会如期举行,应邀出席本次活动的专家有: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郑太年博士、上海教科院普教所课程教学研究室主任杨四耕先生、普陀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杨建华先生、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马骏先生、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初中学段科研员陈进女士、学校科研师训顾问肖建民先生、学校小学语文阅读课程顾问朱雯女士和学校数学学科顾问奚根荣先生。

第一项议程是“自能乐学”课堂展示,青年教师杨霖婕老师在学校智慧教室开设了一节公开课,展现了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支持下的问题导学课堂形态,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本课题的课题主持人——校长王浩军作为结题报告,主要从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核心概念界定、课题研究的思路、完成的研究目标与主要进展、研究的成果与结论、研究的反思六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课题研究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经验。

接下去,学校11位教师代表进行子项目、案例交流汇报,他们分别是:

杨霖婕:《长方体中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说课

刘佳:信息技术与作业设计

穆永芳:初中英语学科基于课型研究的问题导学策略    

苏治芳:六张“名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韩静:“三三三”探究课程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黄小玲:立于基本、展望未来 、热爱生活——《初探生物工程》的校本编制

廖诗云:《英语童话剧》《低年级绘本》校本教材的经验介绍        

陈鸿宁:班级“扬长补短”公约行动——“四自”人格教育系列活动设计方案        

于莉:“绿色”使用手机,育“四自”人格——不做“机奴”创意活动设计      

 王静:“阶梯式”学业规划伴我成长        

叶昕:改变管理理念,寻求突破创新——“创新班”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专家肯定并高度赞扬了我校精品课程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研究项目,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使命和理念。

杨四耕老师指出这项研究:定位有高度、逻辑有密度、聚焦有温度、参与有广度、视野有宽度、研究上有深度有亮度。研究做得扎实有成效,建议学校进一步总结,产生出版的研究成果。

郑太年老师说:对学校来说做如此系统、全面、扎实的研究,成效如此显著,非常不容易。从研究的成果来看,丰富优化了学校的课程,探讨出校本课程开发非常可行的策略,有很多老师从研究中成长,老师的改变就是学校改变的成果印证。建议学校进一步对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和提炼,争取开发更多课程,并将课程与课堂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让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应用得更好。

杨建华老师认为,学校这项课题研究工作做得很扎实,教师参与度高,成果丰富,并借用了信息化手段来完成课题研究。去年学校已被列为普陀区首批“教学质量分析系统”试点学校,希望学校能以研究为抓手继续开展相关探索,能将自身所形成的经验向其他学校辐射。

马骏老师也认为学校对课题有总体的设计与规划,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成果非常多,尤其是承担精品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老师能从问题出发,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呈现出来,研究意识强。

学校的三位顾问肖建民老师、朱雯老师和奚根荣老师也纷纷对课题结题报告做了精彩点评,充分肯定了研究所产生的成果,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宝贵建议。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中的不懈努力,“四自”、“七会”、“六名片”已经逐渐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大项目”,产生了可喜的成果与成效,相信最终一定能凝练出学校鲜明的育人特色。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