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
王一凡,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初三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化学教师。曾获得普陀区第五轮教育教学能手、多次获得宝山区“记功”以及普陀区“嘉奖”等荣誉称号。教学上她精益求精,起到简洁而高效的教学效果;教育上她春风化雨,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作为老师她很喜欢一句话:成功不会如约而至,没有成功,一定是量的积累不够。成功不是偶然,而是要付出努力的,没有量的积累哪有质的飞跃?
每天努力一小步,三年迈出一大步
教研员问王老师:“你们学校这两年化学成绩进步蛮大的,你说说在教育教学中你们用了什么好方法?”“您告诉过我,一名化学教师不能仅仅教给学生一个个知识点,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提升思维品质、给学生减负增效才是一个好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三年来我一直为此而努力”,王老师答道。
2018年9月,宜川附校成为上海市第一批百所“强校工程”的一员,教研员也随之前来听课调研,建议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她暗暗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每天努力一小步,三年一定会迈出一大步。
光有想法还不行,最关键的是付出行动。立即制定三年计划:第一年针对每一节新课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第二年完成校本的课前以及课中作业、第三年完成校本的课后作业以及单元练习。三年中每天都在积累和进步,而且王老师还主动申请开设区级公开课、撰写课例、参加普陀杯教学大奖赛等。她不仅将原定的计划全部提前完成,而且今年根据新中考又完善了不定项选择题。
如今,她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增强了,宜川附校初三化学一模成绩、中考成绩都进步很大,得到了教研员的认可和赞扬。
付出仁爱之心,终成良师益友
踏上工作岗位,她就一直坚守初三化学教学第一线,十八年来她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学生的成长她始终牵挂在心,哪怕遭到学生的不理解甚至误解,王老师始终扎根在人格教育的土壤里,付出自己的爱心诚意,终成学生的良师益友。
要说最头疼的学生,莫过于2017届的小高同学了,小高同学行规较差,对于任课教师的批评教育不仅不听还总是强词夺理,对于这位新班主任自然也不当回事。王老师面对困难,她依然每天精神抖擞地走入课堂,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与班级管理中。一件事情的发生终于改变了小高同学,那就是暑期为期三天的崇明军训。小高同学好胜心极强,跑步比赛中为了拿到第一名,他拼命奔跑却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摔破了。王老师立即冲上去把小高同学扶起来并赶紧送到医务室、陪着小高擦药、晚上安排同学帮忙擦洗身子、帮小高同学拿饭等等。三天下来,王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始终陪伴在小高的身边,在王老师的悉心照料下小高同学伤口很快愈合了。小高同学变了,变得开始依赖王老师了,毕业典礼上一向傲慢的小高哭成了泪人。可喜的是小高同学态度转变之后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不仅顺利考入高中而且在高中还做了班干部。王老师始终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最终成为了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坚定理想信念,成就学生梦想
2015年8月,王老师进入宜川附校的大家庭,六年来她担任四年班主任。虽然新接手初三班主任至少要一到两个月的适应期,她依然秉持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初心。尤为突出的是本届初三毕业生,八年级的时候王老师成为了他们的班主任,2019年7月王老师冒着酷暑、利用整整三个星期的时间对全班同学进行实地家访。此时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磨合期的难度可想而知有多大。
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她制定值日班长负责制;为了让同学互帮互助,她成立了互助学习小组;为了让同学学会学习,她利用班会课请各科任课教师和成绩优异的同学介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为了减少电子产品对学生学习的干扰以及视力的影响,她和各科任课教师协商不布置手机打卡作业。从接任班主任开始,王老师就开启了早出晚归的生活节奏。在她的带领下,班风正学风浓,孩子们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努力拼搏、成绩优异。尤为突出的是初二还不自信的小谢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甚至一模和二模成绩都在区里名列榜首,目前已经被四校提前预录取了,宜川附校也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王老师总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鼓舞学生,最终成就学生的梦想。
王老师坚持在初三化学教学一线已经十八年了,作为园丁的她一直悉心浇灌、孜孜以求,一以贯之的努力工作终于由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