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张宇老师荣获2024年普陀区教书育人“优秀园丁”
发布时间:2025-01-02

做一名明明德的老师

张宇老师是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初三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语文教师。她曾获得普陀区 “嘉奖”,校“园丁杯”一等奖、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多个荣誉称号。在她的心中,始终牢记她的大学恩师曾嘱咐过她的话:要做一名明明德的老师。

笃志勤学,心怀梦想

做一名老师,是张老师儿时就有的梦想。学生时代的她,学习过很多科目,比如公共关系与文秘、新闻写作与记者采访、市场营销、谈判技巧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那时的她还未曾想到自己所学到的、所收获的,在她日后的工作生涯中,都将助力于她实现自己的梦想,大学毕业前,老师给她的临别赠言便是:日后要做一名明师,而非是这个“名”师,明明德的明!她牢记老师对她的叮嘱,她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话背后深深的内涵:弘扬光明正大的品性,并且推己及人,把这种品性运用到教育和引导人上去,最后达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若想要把这句话落实到实际的教学生活中,并非易事。

帮助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开导心理、情绪有波动的孩子,倾听家长的苦恼与困惑,利用空闲时间辅导学生功课……岁岁年年,在她工作的近二十年的光阴里,张老师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而默默付出、辛勤耕耘着,她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恒心去引导每位学生学做人、学做事,也正是因为这样去做,她赢得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家长和学生的肯定与尊重。这些年,她任教的班级,班风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她所教的学生成绩优良、心中有梦想!

践行求索,发挥专长

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处于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要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张老师始终认为: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年来张老师一直在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她要求自己,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收获。

开设公开课,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比赛,张老师都积极参与。她执教的《贤人的礼物》曾获得过校“园丁杯”比赛一等奖,《秋天的怀念》获得过二等奖。她曾开设过区级公开课《台阶》,曾在区域教研活动中做过讲座《小说单元的单元重组与教学实践》,她还是区教研员周静老师工作室的学员。

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张老师有着严格的要求,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不断进步;既要努力践行教育教学理念,也要学会驻足反思与改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课堂上未生成的教学设想,这些都是张老师关注的问题,她积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自己也尝试着做各种研究,查找论文,开阔眼界,努力让自己成为智慧型的语文教师,力争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这是张老师给自己定的目标!

研读思辨,创新超越

2022年,面对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张老师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带领全组教师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针对学校学生学情,她组织大家结合学校“DEC”说题的科研工作,进行写作教学的探索,同时在“整本书阅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跨学科学习”等方面,她组织大家认真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和课堂实践活动。随着中考改革深入推进,语文学科的学习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也越来越考验语文老师的专业能力。于是,张老师带领全组教师积极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例如带领六年级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家乡民俗活动”的学科实践活动,带领七年级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走近鲁迅”整本书阅读活动,带领八年级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的无名英雄人物”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指导青年教师参与校“园丁杯”语文比赛、区“普陀杯”语文比赛等。在她的带领下,语文组老师能够勇于突破自己教学的瓶颈,发挥“老带新”的优势,主动寻求课堂教学方式、课堂评价的变革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今年,她带领组内教师,多次开展“项目化学习”研讨,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借助每一次阅读活动、语言实践活动,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作为教研组长,她会经常思考如何自己所学到的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中去,在教育改革中,她是勇于超越自我不断学习与进步的先锋。

习近平主席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曾说:“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这是新时代里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张老师一直努力要求自己做到的,相信在她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会做得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