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宜川中学学附属学校第十七届思想节、第十六届读书节活动方案
发布时间:2025-03-10

    上海市宜川中学学附属学校第十七届思想节、第十六届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探索自能教育,完善自能课程体系,构建自能学习场景,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小先生课堂、跨学科挑战赛、校园开放日等系列活动,体验“关爱+交往+成功+创新”生活乐趣,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适性、快乐、充分地成长。

  二、时间

  2025年3月10日—5月30日

  开幕式:3月10日(升旗仪式)

  分阶段实施:

  3月-4月:小先生课堂

  3月、4月、5月:跨学科挑战赛

  三、目标

  1.以“小先生课堂”激发学生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学习热情。

  2.以跨学科任务驱动团队协作创新,提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3. 构建自能学习场,体验“关爱+交往+成功+创新”生活乐趣,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适性、快乐、充分地成长。

  四、组织机构

  (一)学校“两节”领导小组

  组长:王浩军

  副组长:侯瑞波、刘佳、于芩

  组员:中层干部、各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

  (二)“两节”工作小组

  1.组长:王浩军

  2.分工:教研组把关、备课组牵头、年级组协调、全员行动

  3.制定方案:2月24日(负责人:王浩军、刘佳、方敏琪、教研组长)

  4.分项目实施、推进、协调:刘佳、方敏琪

  5.开幕式组织:黄丽倩

  6.大屏宣传:宋咪佳(标语如下):

  ★自主能动,快乐学习

  ★关爱之乐 交往之乐 成功之乐 创新之乐

  ★主动 适性 快乐 充分

  ▼成长在课堂,“项目化学习/技术赋能”看得见

  ▼多读书,多思考;学跨界,解难题

  ▼小课堂,大收获;你教我学,合作闯关

  ▲阅读,滋润精神;思考,孕育智慧;创新,预见未来

  7.摄影、摄像、微信:年级组

  五、主要项目

  (一)开幕式(负责人:黄丽倩)

  时间:3月10日升旗仪式

  内容:学生代表介绍两节活动内容;刘佳副校长致辞。

  (二)学生篇

  1.“小先生课堂”(作业“DEC”)

  牵头责任部门:备课组 时间:3月10日—4月15日

  (1)前期准备(3月10日-3月17日)

  • 学校研制作业“DEC”活动通用模版,包括选题、研题、说题思维路径和文本体例、视频制作等导学单,让高水平学生发挥、低水平学生模仿。

  附件:中小学“小先生课堂”活动指导通用模板(课教部)

  • 教研组指导,备课组根据本学科、本年段特点,依据通用模版,优化选题、研题、说题思维路径和文本体例、视频制作等导学单(举例)。

  附件: 学科 年级 “小先生课堂”活动指导模板(备课组教师)

  • 任课教师对任教学生进行培训(举例)、指导,帮助其“充分”发挥潜能,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和学习创新上有所收获。

  • 每一个学生,在教师培训后,可自主选择1-3个学科中的“问题”开展作业“DEC”。

  • 各班主任对本班的选题进行汇总,协调和配合任课教师,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潜能,让学生体会“三性四乐”。

  (2)形成文本和微课制作(3月17日-3月31日):

  •文本、ppt把关:任课教师

  •微课制作:居家录屏

  •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持机制:3月24日-3月31日,班级允许部分学生带手机入校。图书馆增设“微课制作工作坊”, 由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录屏、拍摄、剪辑等指导。

  •作品规格:视频形式不限,要求内容精炼、节奏紧凑,时长不超过5分钟。格式以MOV、AVI或MP4等主流高清通用格式为主。

  (3)作品提交和作品评比(4月1日-4月7日):

  任课教师推选学生参加级组比赛(级组负责制作汇总表,收集微视频)

  如: 数学+美术融合案例:

  标题:《用对称图形理解分数分配》

  内容:圆形折纸8等分,标注分数算式,对比披萨分配图。

  再如:语文+道法融合案例:

  标题:《从“孔融让梨”看公平与谦让》

  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分配问题”,讨论现代校园如何应用。

  (4)级组表彰展示会(4月7日-4月14日):

  分学科、分年级滚动展示优秀微课,颁发一、二、三等奖荣誉证书。

  2.“跨学科挑战赛”(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牵头责任:学部主任、年级组长 时间:4月7日—5月30日

  • 以上时间节点为了推进比赛顺利进行,各个级组的综2项目统筹安排,确保项目质量和挑战赛“两不误”。

  (1)组队与选题(4月7日—4月14)

  • 任课教师命题动员:任课教师讲解本学科的跨学科任务,供小组选择。

  附件:《各学科、各年段项目2汇总表》。(级组通过审核)

  • 参赛学生组队选题:班级内4-6人组队选题,每一组选一个学科任务,同一名学生最多领衔(组长)一个项目组,同时可以参加2个项目组(即一名学生最多承担3个项目任务)。各小组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自行设计挑战任务,但需提前向教师提交任务方案并获得批准。

  • 各个班级教师协调: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协调,确保每一个班级内发布的各学科主题(主学科)至少有一个项目组。(级组进行汇总备案)

  (2)教师指导项目组活动(4月15日—4月30)

  主学科任课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定期与小组进行沟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指导学生解决难点和记录过程。

  • 支持资源包:《中小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通用指南(试用版)》

  • 参赛准备:《“跨学科挑战赛”展示与比赛评价表》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分值)

得分

1. 跨学科融合度

 

是否自然结合≥2门学科(低年级)/ ≥3门学科(高年级)10

 

学科间逻辑衔接是否紧密(如数学支持科学建模)10

 

2. 问题解决与创新性

 

问题定义是否清晰,具有实际意义    15    

 

解决方案是否创新(如新工具、新思路)15

 

3. 实践与执行能力

 

数据/实验是否科学严谨(如变量控制、样本量合理)    10

 

成果是否完整(模型、报告、展示材料齐全)10    

 

4. 展示与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否清晰,逻辑连贯10    

 

展示形式是否生动(如PPT、视频、情景剧)    5    

 

互动设计是否有效(如提问、观众参与)5    

 

5. 团队协作与分工

 

分工是否合理,全员参与    5    

 

研究过程中充满“关爱、交往、成功、创新”乐趣 5

 

总分

100

 

  • 级组制定评分表:分学段差异化评分建议(可以对上表进行简化、修改),低年级组(1-4年级):弱化“数据严谨性”,侧重“趣味性”与“动手能力”。

  (3)分年级展示比赛(5月1日—5月15日)

  5月初,举办线下公开展示。根据小组的展示内容、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集体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颁发奖状和奖品。评选个人最佳创新奖、协作奖、实践奖等奖项,颁发奖状与奖品。

  • 家长开放日联动;

  • 指导教师表彰:获集体一、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可申报年会跨学科教学奖,具体获奖等第评委根据相关证明材料,如教学设计、活动案例、学生成果等综合认定。(总获奖人数不超过27人)。

  (4)级组召开“反思与迭代”学生大会:参与展示的学生必须撰写反思日志,记录本次解决了什么问题、又遇到了哪些障碍、是怎么解决的、对未来类似任务的改进建议等内容。根据反思日志,各小组明确迭代任务,为下一次跨学科挑战做好准备。学校将优秀的反思日志整理成册,供学生学习参考。

  • 级组收集学生研究资源包、学生撰写反思日志、研究和展示照片等,制作微信。学校汇编优秀案例供后续参考。

  (三)教师篇

时间

学科

内容

参加对象

3月11日

语文

上师大语文教师研修共同体《格林童话》整本书阅读工作坊活动:《格林童话》的文本解读讲座

中小学语文教师

3月-4月

小学语文

桃言阅读讲师学习营第7期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

4月

信息科技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专题讲座(王世达)

全体教师

4月-5月

小学语文

第8届上海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比赛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

  (四)校园篇

  一、六年级校园开放日

  主题:小小读书郎,亲子阅读活动

  形式:家长进校园(学部另附方案)。

  小幼、中小衔接校园开放日(4月)

  主题:自能教育,行稳致远

  形式:六对五、一对幼,教师送课进校(园),与跨学科挑战赛终期展示联动。

                                                                     上海宜川中学附属学校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