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2023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2日 来源:茅利娣

2023年,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主题教育要求,扎实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和“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围绕着“自能教育,行稳致远”的工作主题,学校治理不断优化,“双新”深入推进,“强校工程”顺利收官,“新优质项目校”成功申报,办学质量稳中有升,使“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充满生活乐趣”优质公办学校的愿景目标再上新台阶。对照考评指标,从四个部分展开汇报。

第一部分:加强党的建设

一、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

1.主题教育调研深扎实走

开展理论学习:支委委员“蓝皮书”学规程、研制度,党员轮读《摘编》、专家讲座、书记党课、党员代表交流体会,组织党团员等参观四大纪念馆。深入调查研究:干部学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理清思路、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开拓眼界、“五个一”行动外围助攻,党政推进“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调查研究”核心项目,党员访谈群众收集第一手资料。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绩效为抓手突出热度、深度、温度、效度,优化教师激励体系。开展党员“三亮一争”践行活动,推进“三会一课”,落实“学雷日、一师一居委、宜路同馨”等志愿者高质量服务。做好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坚持“当下改、长久立”,修订《学校章程》、完善《学校“靠谱党员”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制度》、研究《学校班主任考核评价方案》。

2.师德建设高标准严要求

思想铸魂:开展聚焦伟大建党精神之“领袖人物”党员微党课、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职工“赛一赛、说一说、写一写”系列活动,学习贯彻本次主题教育谋学校发展新篇。固本强基:重温《十项准则》,落实《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等规定,签订师德承诺,开展家长师德问卷、学生评教调研全样本反馈,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表彰赋能:召开“为学塑经师,修身为人师”教师节活动,师徒结对、30年教龄庆祝仪式等,教育年会十大奖项助推优秀教师表彰激励。以案示警: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党日活动,师说师论“伤害事件、掌掴学生、校园欺凌”事件,宣读“区靠谱教育人”廉洁从教倡议书。

3.干部培养重管理推新人

坚持“人为本、高立意、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干部“两巡一反思”制度、干部述职述廉和考核评价,实施中层干部竞聘制,青年骨干轮岗锻炼和校外历练,持续维护选人用人公平环境,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后备力量。

二、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干部理论学习和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党员廉政专题学习和“靠谱”承诺交流,发出“一分一物都不收,快乐学习感师恩”教师节口号,校纪委“节庆”提醒。压实压紧管党治党责任:深化“四责协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班子“一岗双责”问题责任清单,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滚动排查机制建设和“四会三书”,严格落实“经审标准、经费预算”要求和“三重一大”制度。开展个性化活动常态落实:开展教职工岗位承诺签约、干部作风建设专项治理学习研讨、《党支部关于“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修订。

三、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

从大处着手把握主基调:强化责任意识,干部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意识形态工作重要部署,强化党团员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六责十管”责任体系。从外围提升抓好软硬件:组织区校宣传员、干部参加“意识形态文字表述错误案例分析”培训,强化对课堂、网络、刊物、教材等阵地管理。从细处着眼落实责任制:定期通报情况,优化教育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等,对突发事件从严防范,关注网络时代下育人工作主导权,增加干部考评促应变处置能力提升。

第二部分:年度重点工作项目推进情况以及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回归教育本原,促进内生发展”,突出做好三项工作

1.深入推进“双新”工作

2023年,学校以“成长在课堂,探究看得见”为教改主题,聚焦“单元整体设计”和“学科实践”,通过三个载体,即师生作业“DEC”优教促学活动、教育教学评优比赛、项目研究(校本研修)行动,让“双新”理念、要求落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学期备课组开展有质量的学科实践活动,每学年校“园丁杯”比赛开展单元视角下“说题”“说课”等。一年来项目研究成果丰硕:初中道法学科申报为上海市作业研究基地项目学校;成果推广应用典型案例《“600秒”成果跨区推广,800天研究“开花结果”》区荣获一等奖,在上海普教科研高质量发展系列学术活动普陀专场活动中交流;以《经验推广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三部曲》为题参评普陀区第十四届科研先进单位;信息能力整校推进方案入选“十四五”普陀区教师培训工作阶段总结暨推进大会项目成果集;参与国际信息学会《基于互动反馈信息的学习效能评价研究》的课题研究,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成才、成功的平台。

2.“强校工程”顺利收官

今年2月和8月,学校分别接受“强校工程”绩效评估区级入校评审工作和市级复核的工作,得到了市级专家高度认可,尹后庆会长指出我校的作业项目就是立足于课改的要求,抓住教学评一致性问题,通过作业这一桥梁衔接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教研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的各环节的调整、优化、完善,处理好了“强校工程”的提升质量与课改之间的关系。“强校工程”5年,激发了办学活力,再次诠释了我校坚持自主发展,学会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强校工程”5年,促进了学校内生发展,形成了“12421”内涵建设策略,即坚持1个规划引领;夯实2个办学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聚焦4项学校发展关键性指标变化,“教育教学生态、教育质量、办学特色和满意度明显改善”;发力于2轮驱动,管理优化驱动和项目研究驱动,对解决课堂教学品质至关重要!坚守1个自能教育探索,让“三性四乐”,成为学校的“口碑”。

3.“新优质项目校”成功申报

今年学校正式成为新优质学校市级项目校,学校办学迎来第三次跨越式发展。1025日接受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开展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学校做了“自能教育,行稳致远”主题汇报,专家组认为“自能教育成体系,每一部分都有实质内容,必将形成特色。同时,指出学校自能教育的理念与新优质学校的理念天然融合,都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素养提升。学校可以借助九年一贯制的优势,依托宜川中学丰富的资源,整体架构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课程,持续性改进,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按照《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要求申报的项目“既要守正,坚持回归教育本原;又要创新,促进学校内生发展,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的要求,我们申报《场域理论关照下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项目。科研兴校,孕育了破茧的力量,教研强教,我们一定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探索自能教育,引领品质办学”,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2018年,学校正式提出“自能教育”,以培养“四自四能”好少年为目标,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适性、快乐充分地发展”为使命,探索自能德育、建设自能课程、打造自能课堂,引领师生向美而行、敦品励志。

1.自能德育,创设“体验式”育德场景

在我校“德育目标”中,思政教育和自能教育是两个重点。在推进思政教育中,我们既抓思政课程,又抓课程思政。我们以劳动教育和养成教育为重点,突出德育在各学习和生活领域中的核心和先导作用。2023年,学校重视四个德育活动课程建设:在“多学科主题整合”课程建设中,开展小项目、大思政、多学科”为主题的《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设计与实施》项目研究,在三、五、八年级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与“讲故事、促成长”、“乐研学、促成长”、“红领巾心向党”三活动相结合。目前正在进行“探访梦清园,创造新生活”项目化学习设计,旨在让苏州河“梦清园”成为学校学生生活打卡地、综合实践场地、社会教育基地,成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聚焦地。在“四自”人格“体验自省”课程建设中,我们通过小组互助”文化、扬长补短”公约、我们爱劳动”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等,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和发展自己。在“四自”人格养成课程建设中,2023年《“四自”人格养成教育十二项修炼》课程参加评审,学校荣获“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称号。在“四自季”主题活动课程建设中,点亮心世界”校本心理特色课程和伴你同行”家校共育课程日渐成熟。一年中,学校成为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十四五”实验基地。

2.自能课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

2023年,学校注重“丰富学习经历,激发学习潜能”,坚持内容上“三的”、方式上“三多”和保障上“三有”的理念,开始对16个校本课程群,从项目化学习的理念进行课程“再优化”,构建有理念、有行动、有积淀、有创新的课程场域,促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融通”水平走向“融合”水平。目前,小学开设精品选修课17门,中学开设精品选修课19门,学生社团19门。在落实“双减”“五项管理”中,午休安排、作业布置和批改、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健康管理等“刚性规定”落实到位,确保学生的服务需求、活动内容、作业内容、学习指导、家校沟通等“柔性内容”有效针对。我们严格执行小学“5+2”、中学“4+1”、大课间等体锻要求,学生体质达标率、肥胖率稳定,近视新发病率比疫情期间明显下降。课后服务坚持“三层、两次、自主管理”服务模式,“愿留尽留”,小学部第一时段参与率100%,第二时段参与率80%左右;中学部两个时段参与率均接近100%,九年级参与第三时段课后服务的学生占九年级总人数的40%。老师们用责任爱心和专业智慧,使“5+2”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学校鼓励老师充分利用“柔性请假制度”解决好后顾之忧。

3.自能课堂,创生“教师主动导、学生主动学”的教学生态

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升级“一页纸教学法”,对“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要求校本优化实施。2023年,《单元教学视角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强校工程”项目引导着教师们对习以为常的教学实践再审视、再研究、再优化,作业B本迭代、作业升维、作业的个性化定制、DEC作业、纠错本、小先生、项目化作业等生根于本土的实践成果,切实提高了师生教与学的品质,并形成了师生“DEC”作业、“磨”文化和“专业发展共同体”氛围。2023年,我们的“级组管理”模式已经形成,蹲点干部“动态行事历+质量分析改进+特殊年级综合视导”带好工作节奏,年级组“三件套+主题活动”夯实学习管理基础,备课组“四自季+五个一”提高教改效能,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小组互助”激发学生潜能,讲好师生“自能乐学,精彩生活”的故事,真正发挥出了聚焦“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通过整合年级组的学习管理职能和备课组教学改进功能,打通教育教学整合在“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合力,确保了每一个学生“主动适性、快乐充分”地成长。

4.自能评价,促进学生主动适性、快乐充分成长

评价是教育活动的要素,在自能评价体系中,直接对学生个体评价10项,间接对学生个体评价4项,如“四自”人格养成教育十二项修炼中,“扬长补短”个人公约和“互助小组”评价已成为一种特色文化。每年举行的学生、家长评教,直接指向“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充满生活乐趣”的达成情况,如数据可以部分反映2023年复工复学实际情况,更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生态、教育质量、办学特色和满意度的“晴雨表”。

5.自能教师,争做学高、身正、奉献、奋进优秀附校人

我们认为“自能教育需要自能教师”,2023年,我们把内涵建设的视角放在自能教师的核心素养上,比如“四自”不仅是学生必备的品质,也应该是老师应有的品质,“十二项修炼”一定能在“立德树人”上起到更好的效果。在打造自能教师队伍中,学校不断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外引内培,优化队伍“硬结构”;持续完善“一三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升专业“软实力”;借天、借地、借资源,培养研究型领军教师,增强办学“巧活力”。通过把好招聘源头关、稳步推进职称评审、积极参加市区级各类骨干团队等措施、搭建各类平台,促进不同阶段、不同层级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师资保障。学校借助区域的资源力量,引进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指导团队,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现有流动进来的正高级教师2人(物理谢春君、课外教育常文武),在区第六轮教师专业发展团队中,成为4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涉及数学、物理、信息、班主任学科)、2个学科带头人(涉及语文、道法学科)、1个信息团队、1名高级指导教师(数学)的基地校。向外输送21名教师入选学科团队学员,3名教师入选信息和科创团队成员。2023年,随着市区全面推进教师“个人业务学习”制度,我校的“五个一”经验重构的范式已经覆盖到所有个体和团队(干部、教研组长、中心组学习、班主任、青年“晓荷”)。一年中,我校承担了各个工作室联合研修活动若干项。

6.自能管理,办“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充满生活乐趣”优质公办学校

首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教育的全面领导,构建“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多方参与、全员育人”的治理格局。2023年,按照程序,完成了学校章程和班集体发展性评价制度的修订。其次,彰显“人为本、高立意、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级组精细化管理研究》,深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管理层级扁平化、管理边界网格化、管理职能柔性化、管理干部专业化、管理运行数字化的趋势。党组织牵头,坚持落实干部“五个一”业务提升计划,分年度开展干部、组长“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设计”论坛。再次,学校坚持“四个注重”,即公平正义、评价激励、情感关怀和团队协作,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结合主题教育开展了学习和完善“教师激励体系”制度,学校内控制度不断完善,专项教育常抓不懈。学校迎接了上海市健康促进校评审,获得了2023年度普陀区网络安全先进校称号。

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等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1.学校站上上海市新优质项目校平台后,党支部该如何重点发力、难点突破,形成党管人才、人才强校系统性战略思考,寻找学校持续发展的增长点。

原因分析:一是教育理念还要与时俱进更新。新优质学校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要抓手,体现“三不三靠”(不靠政策靠创新、不靠生源靠师资、不靠负担靠科学)原则。新优质学校的“新”,关键在于价值理念的“新”,学校党组织要重点发力在骨干教师教育理念上更新和思想上引导。二是人才培养系统推进、战略思考还不够。近年来学校校级骨干梯队形成,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呈正态分布,但在市区级平台上有影响力的教师还远远不足,教与学研究领域人才还缺少。学校党组织要难点突破在骨干教师学科和专业上建设与发展。

2.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生成的重要学习方式。新课标后,老师们有意识地采用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如从合作、思辨、探究的角度来尝试项目化学习,但是如何提炼准确核心概念、选择适切情境、确立合适项目、设计符合项目化学习特征的学习方案,成为了许多老师面临的现实难题。

分析原因:

一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习惯于单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首先要克服“权威”心态,建立“我不太清楚,我们一起来探索吧”教学观,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生学”思维定式,走出“舒适区”不容易。其次重视核心素养、综合实践、跨学科学习等的学习方式需要考试评价制度、学校课程设置、教师团队结构、学习设施设备等诸多外部条件的支持,难度可想而知。二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教育改革离不开理论学习和专业人员的支持。首先要克服工学矛盾,让骨干先行,以点带面,逐步优化各个学科和年段项目化学习场域。其次用好新优质学校平台、特级教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基地以及专业发展团队成员契机,争取更多的、针对性的专业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提品质。①思想引领:班子经常交流“办怎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办学愿景,引导教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继续走“发展学校、助力学生”实践之路。②行动赋能:要把握教师职业素养要求,落实“四个年段视导-教学反思、教研训一体-教学合作、项目研究-同伴互助、组长论坛-专业引领、输送人才-拔尖领军”等教师发展模式。③境界升华:新优质学校核心价值追求是坚持回归育人本原,强调学校主动发展等,要进一步树立新形势下科学人才观,实现“人人做贡献、人人都成才”。

2.树品牌。新时代教育充满变革和挑战,党组织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和改革目标,协调各方力量,积极果敢推进教育变革。党支部开展“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建课题研究,着力在强化党组织领导地位、增强政治凝聚和思想引领、提升组织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上下功夫,凸显党建引领力。

3.做项目。开展《场域理论关照下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①价值导向。对学校“自能”课程中16个校本课程,从项目化学习理念层面进行课程“再优化”,构建有理念、有行动、有积淀、有创新的学校课程场域。②专业引领。以学校为主体,引入外部专业团队,建立以项目组、相关教研组为核心的工作坊,开发以专家讲座、研讨沙龙、实操体验、展示分享等多形式系列培训课程。③组织架构。调整原来探究课、拓展课管理机制,设立学校跨学科教研组,整体设计并推动教研、培训和研究活动。④资源适配。充分挖掘和利用跨学科课程开发所需的各类资源,建立以苏州河“梦清园”等校外跨学科主题学习基地,推进资源整合与共享。⑤空间再造。以“绿动校园”为主题,对学校现有智慧教室、理化实验室、手机创新实验室、小小种植园等空间功能再造,创设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相匹配的学习空间。⑥激励保障。组建“跨学科教学项目研究团队”,制定中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计划,探索教师跨学科教研方式、流程、领导策略、教师专业发展等,形成典型经验与实践案例,研究跨学科实践的设计岗位绩效评价中的具体指标及其权重。

第四部分:下一年度工作打算(推进落实“十四五”规划)

2024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落实的关键年,结合“强校工程”任务、新优质项目校的工作,实验项目《九年一贯制学校“自能教育”再优化设计与实施》在有条不紊地优化和推进中。2024年,我们重点做好三项工作,第一,认真落实市、区相关部门的部署,确保学校治理、“双新”、“双减”等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第二,开展《场域理论关照下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使其成为撬动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自能教育行稳致远的关键支点。第三,整合各项工作,办好“砥砺六十载,奋进新时代”校庆活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示成就,联系校友、激励师生、承前启后,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